期刊內容 | 第 24 期 December 2000
作者:陳玉華(Yu-Hua Chen)、伊慶春(Chin-Chun Yi)、呂玉瑕(Yu-Hsia Lu) | 首次發表於 2020-07-15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012.0001
摘要 Abstract
本文試圖檢視影響臺灣婦女家庭地位高低之可能因素,並嘗試以夫妻配對樣本爲分析單位,以了解相關理論架構在台灣家庭的適用性。婦女之家庭地位以夫妻間的相對權力關係來評估,除了傳統交換論之動態模型以外,現代化理論和邊緣化理論對此議題的適用性亦一併考量。樣本爲民國八十四年全省隨機抽樣之五百對夫妻配對樣本。
研究結果指出,夫妻共同決定是台灣多數家庭對重要決策的模式,“子女管教問題”以及“家用支出分配”則分別被視爲是最重要的家庭決策。分析結果顯示,婦女人力資本快速累積,對於家庭經濟的直接或間接投入,使得婦女在家庭決策過程之角色與地位不同於傳統社會;家庭生命階段的發展亦會導致婦女決策權的逐漸提高;省籍因素更是重要的關鍵,其中,外省背景的丈夫-不論在一致夫妻或不同配對夫妻的家庭中之妻子都享有較高的決策參與。此外,丈夫有現代化之性別角色態度,較傾向非傳統或非夫權之決策模式。
比較邊緣化理論和現代化理論方面,由於非正式就業對於共同決策模式的潛在貢獻有待進一步的驗證'且資源論可拓展到涵蓋結構性與文化性變項的解釋,故本文支持現代化理論的適用性。至於父權社會的規範以及不同族群的次文化所賦予男性決策權的高低,將是未來探討臺灣婦女家庭地位變化不可忽視的兩項關鍵因素。

關鍵字:婦女家庭地位、家庭決策、婦女就業型態、省籍背景、夫妻配對樣本
作者:李美玲(Mei-Lin Lee)、楊亞潔(Ya-Chieh Yang)、伊慶春(Chin-Chun Yi) | 首次發表於 2020-07-15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012.0059
摘要 Abstract
從相對資源論、時間可得論、及性別角色意識論等觀點,本丈推導解釋家務分工(丈夫相對家務參與)的合理假設,並運用510對夫妻配對樣本的調查資料,來驗證下列可能影響夫妻家務分工的因素(1)夫妻相對教育程度與相對所得(2)夫妻的相對在外工作時間(3)夫妻的相對工資率(4)夫妻的性別角色意識相對態度。
多元迴歸的實證分析結果,支持其中的部分假設,發現夫妻皆高教育者、妻子相對所得、以及夫妻性別角色意識的組合型態,對於家務分工皆有顯著的影響;而相對在外工作時間和相對工資率對家務分工並無影響,結果顯示性別角色意識論獲得最有力的支持,相對資源論部份獲得支持,而時間可得論則與經驗證據相矛盾。
本文結論台灣隨著女性勞動參與的普遍化,在家庭生活中,丈夫參與家務工作的程度,主要還是受到夫妻的性別角色地位平等的理念所影響,丈夫並不因妻子就業的工資率及在外工作時間長,遷就現實的需要而多做家務。至於妻子的所得的份量對影響丈夫做家務也發揮一些影響力量。

關鍵字:家務分工、婦女就業、相對資源、時間配置、性別角色態度
作者:陳淑美(Shu-Mei Chen)、張金鶚(Chin-Oh Chang) | 首次發表於 2020-07-15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012.0089
摘要 Abstract
本文主要探討雙薪家戶夫妻就業,或單薪家戶由丈夫或妻子養家,對於住宅區位選擇與通勤有何影響,並藉此議題驗證住宅區位與通勤的選擇是否符合空間均衡模型、相關資源與決策權力假說、及家庭責任義務的假說。實證分析採用1990年戶口及住宅普查台北市的資料,以排序的羅吉迴歸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驗證四個假說。結果發現,在各區位環境異質的台北市,家戶選擇住宅區位,仍面臨房價與通勤成本的取捨。丈夫擁有較多經濟資源與決策的影響力;但是妻子就業,甚至養家並不顯著的影響決策,顯示當時台北市女性就業屬性的影響力較小,相關資源與決策權力假說適用於丈夫,卻不適用於就業的妻子。而妻子負擔養家的責任對於通勤距離沒有顯著的影響;另外照顧學齡小孩家庭責任則會使女性的通勤距離較短,家庭責任義務的假說成立。在全家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家戶的決策與丈夫的影響力皆符合理性的預期,但是妻子的就業與資源可能非關鍵的影響因素。

關鍵字:區位選擇、通勤選擇、房價與通勤成本的取捨、相關資源與決策權力假說、家庭責任假說
作者:郭曉玲(Hsiao-Ling Kuo)、傅仰止(Yang-Chih Fu) | 首次發表於 2020-07-15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012.0127
摘要 Abstract
音樂會「票房」經常給當作測度音樂活動發展的指標,也是拿來衡量演奏者知名度、評判演出成果的依據,或是檢討音樂會和音樂活動的重要指標。本研究超越這些一般觀點,綜合音樂社會學文獻有關音樂會社會意義的論述,以及都市社會學文獻有關都市生活公私特質的理論觀點,探討票房所蘊涵的音樂會公私特質。實証分析資料取自台北國家音樂廳從1991年到1995年間舉行的2154場音樂會票房記錄,並配合各場音樂會的性質和演出者特徵等背景因素,分析票房的變異情形。研究結果証實音樂會票房隨著自然和社會節律、票價、主辦單位、音樂會規模、演出性質、演出者是國外還是國內、演出者的名氣等背景,而有不同差異。這些差異最關鍵的特色,是在「音樂廳」J(大廳)和「演奏廳」(小廳)之間的區別明顯。尤其是大廳的票房展現出音樂會公共性的一面,小廳的音樂會票房結構,則在在展示出隱藏在社會節律、演出類型和性質、演出者名氣背後的私人性,尤其是演出者個人網絡中的社會聯結力量。研究發現除了揭示音樂會票房背後的公私特質之外,還對現代都市休閒生活的趨勢,以及音樂界對藝文活動的討論有所啟示。

關鍵字:音樂會、票房、公共性、私人性
作者:王振寰(Jenn-Hwan Wang)、高士欽(Shr-Chin Gau) | 首次發表於 2020-07-15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012.0179
摘要 Abstract
在全球化階段,區域經濟因爲地理鄰近性社會資本以及制度化學習等因素而構成全球競爭的學習型區域。本文將說明台灣在1980年代以後的經濟重組過程中,新竹的科學園區和台中的工具機業,構成了兩個不同的學習型區域。我們指出台中工具機業的發展基本上是自發的地方性產業,在1980年代前後逐漸形成區域網絡,而在1990年代由於公共研發單位積極整合區域內廠商的研究和發展,造就了區域內學習網絡的形成,強化了區域內廠商之間的互動和學習機制。而相對的,新竹科學園區的設立是在國家機器領導之下成立,區域內廠商技術的發展也大都依賴工研院,依賴海外學人與外商所提供。1980年代末期之後園區逐漸形成廠商的合作網絡,以及加強與外國的策略聯盟使得園區建構了有利的學習和創新環境。最後本文也將指出,新竹科學園區比較具有全球連結,開放性較高,是屬於強競爭的類型並逐漸邁向創新型的區域;而台中縣市的工具機區位則對全球開放性較低,是屬於追趕型弱競爭的類型。

關鍵字:全球化、在地化、高科技園區、工具機業、學習型區域
作者:楊靜利(Ching-Li Yang)、曾毅(Yi Zeng) | 首次發表於 2020-07-15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012.0239
摘要 Abstract
本文使用會毅等人所建立的多維家戶推計模型,以1990年人口普查資料爲基礎人口,進行台灣地區的家戶組成推計。推計的家戶頭型分爲一代家戶、兩代家戶及三代家戶三大類,三大類再分出十二小類。考慮的變項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與父母同居型態、生育子女數、與子女同居型態等。研究結果顯示未來一代家戶將大幅上漲,其中大部份爲老年家戶,在中推計的條件下,2050年時獨居老人家戶占總家戶數的17%獨居老人及僅與配偶同居老人家戶古總家戶數的29%。

關鍵字:家戶組成、家戶推計、宏觀模擬、兩性模型 
作者:衛民(Michael M. Wei) | 首次發表於 2020-07-15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012.0281
摘要 Abstract
本研究建構之原住民族就業安全體系主要有職業訓練、就業服務、就業機會促進和失業補償三大次系統,現行有關原住民族就業安全方案相當多,但是主要的問題在執行效果不佳以及宣傳推動不夠。本研究建議政府應在文化性和社會性資本因素上著手,協助原住民族熟悉現代工作概念以及謀職管道。至於外部結構性因素方面,政府應致力消除對原住民族的誤解與差別待遇,同時基於公平與正義的原則,推展更多肯定行動以提供原住民族足夠的工作機會。

關鍵字:原住民族、就業安全、職業訓練、就業服務、就業機會促進與失業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