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內容 | 第 19 期 March 1996
作者:王德睦(Te-Mu Wang)、陳寬政(Kuan-Jeng Chen) | 首次發表於 2020-07-29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199603.0009
摘要 Abstract
使用總體模擬與人口的組成推計法,本文就人口變遷檢討家戶組成的動態,指出台灣地區於日據期間的死亡率下降使得一般夫妻所擁有的存活子女人數大增,以致於核心家戶的比例於1985年以前持續上漲;光復後生育率下降卻又使得存活子女人數減少,在父母子女同居意願不變的條件下,造成1985年以後核心家戶的比例持續下降的趨向。然而台灣地區的生育率已下降到替換水準以下,迨至低於替換水準生育條件下出生的人口於2010年以後大量步入婚育年齡時,由於當時許多老年夫妻已無足夠的成年子女數量可供選擇同居,核心家戶的比例乃將再度上升。本文同時指出,在高、中、低三組人口推計中,中推計的人口設定略低於替換水準的生育率,減少了因父母已經雙亡或是已經與其他子女同居的家戶仿全體家戶的比例,乃產生最低的核心家戶比例,並同時產生了不同於高、低推計的變化趨勢,核心家戶比例於2040年以後逐漸下降。我們的家戶推計指出人口變遷的客觀情勢已不利於傳統家庭「養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功能,而晚近幾年父母子女同居的主觀意願也似漸發展為不利於老年父母與成年子女同居就養,則籌劃老年生活照護制度如年金給付、醫藥保險與慢性殘疾之長期療養等,已到了應有完整妥善規劃的時刻。

關鍵字:家戶組成、推計、同居意願、父母(子女)同居的可能性 
作者:楊靜利(Ching-Li Yang) | 首次發表於 2020-07-29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199603.0035
摘要 Abstract
本文以婦女勞動參與率為生育機會成本的指標,檢討晚近生育率下跌的需求面因素。我們使用1965年到1991年的資料首先就不分組迴歸模型估計婦女勞動參與率對生育率的影響,整組模型雖然有統計上的顯著性,但個別係數的影響效果並不顯著,主要是受生育率單峰型態年齡分佈的影響。為反應年齡別生育力的自然現象與驗證婦女勞動參與率對生育率的影響是否因年齡不同而有所差異,我們就分組迴歸模型以OLS方法與GLS方法進行分析,指出婦女勞動參與率的提高對於晚近生育率的下跌的確有顯著的影響,尤其在生育力高峰點的年齡組上影響力更大。進一步利用Chow test檢驗分組與不分組是否有顯著差異,結果顯示婦女勞動參與率對生育率的影響在各年齡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分組迴歸模型是一個較好的分析模型。如果婦女勞動參與率的上升是生育率下跌的重要原因,則有關人口老化的政策就值得我們進一步的檢討。生育率的下降是人口老化的主要原因,除了提升生育水準以避免過度的人口老化之外,鼓勵婦女就業也是我們經常強調的重點,在面對勞動力短缺與社會安全制度財務問題時尤然,則如何降低養育子女與勞動參與之間的衝突性乃是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

關鍵字:分組迴歸模型、生育率、婦女勞動參與、機會成本 
作者:陳肇男(Chao-Nan Chen) | 首次發表於 2020-07-29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199603.0057
摘要 Abstract
本研究取材自行政院主計處之1988年台灣地區青少年與老人調查之5,046個老人資料。分析目的有三,即(1)檢討老人獨居比例遽升的原因(2)探討老人對獨居之反應(3)探究獨居對老人之影響分析結果再度肯定老人獨居比例快速成長之機轉有四,即(1)1950年代的選擇性遷徙,(2)1980年代之選擇性遷徙,(3)居住安排之分化態度與(4)分化的死亡率。分析結果也顯示獨居老人之社經狀況較一般為佳,以已婚、年輕、男性及教育程度較高者居多數。進一步結果指出居住安排之功能會影響老人之滿意與否。如果居住安排能滿足老人之需求,老人就覺得滿意。最後,分析結果也發現,獨居老人比其他居住類型之老人更少從子女處取得財務與起居照顧。

關鍵字:居住安排、老人、生活滿意 
作者:孫青山(Ching-Shan Sun)、黃毅志(Yih-Jyh Hwang) | 首次發表於 2020-07-29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199603.0095
摘要 Abstract
本文運用1992年「台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社會階層資料」,以探究背景因素與教育取得的關聯性之因果機制。研究發現顯示,在台灣地區,家庭背景因素對於教育之影響主要透過下列三個中介變項:1.接受補習教育之份量;2.是否唸書時要為家裡賺錢或做工;3.家庭讀書環境,這反映在父母對子女教育之激勵,與教育物資之提供上;這三個變項,可用Teachman的教育資源之概念來涵蓋。然而深具理論意涵的文化資本對教育之影響,卻不是很明顯,這可能是台灣的升學篩選過程,如聯考制度,多以成績的高低為標準,而且成績的評定又多能合乎公平原則,文化資本較高,不易發揮作用所所致。

關鍵字:補習教育、文化資本、教育取得、教育資源、升學階梯機率
作者:陳介英(Chieh-Ying Chen) | 首次發表於 2023-08-17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199603.0141
摘要 Abstract
雖然資本主義是個老的議題,但是將資本主義關聯到文明的發展來加以探討的並不多見。布賀岱《文明與資本主義》,可以說是一部解釋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所具社會認識意義的典範之著。而對於本書中所具有的社會認識意義之揭露,也即是本文企圖有所貢獻的所在。雖然,面對這樣一部包含著三大冊的巨著,要在一篇文章中詳盡的探討其所蘊涵的重要意義,是有困難。但至少透過對本書論述結構的掌握,作者指出了,西方近代資本主義發展,同時伴隨的一種經濟生活的層級化,其實也正是西方在其中古以後文明發展土,所具有的一種複雜化與多樣化的過程。就社會認識的意義而言,我們也會看到它所呈顯的社會變遷方式,並非是從某一類型到另一類型的截然替換,而是一種由點到面,由簡單到複雜,以及由慢到快相互搭引刺激的方式。

關鍵詞:經濟生活、層級化、文明
作者:黃瑞褀(Ruey-Chyi Hwang) | 首次發表於 2020-07-29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199603.0169
摘要 Abstract
本文認為「現代性」具有特定的時空屬性,可以簡單說是「近代西方文明的特性」。「現代性」在個人層次而言指一種感覺、思惟、態度及行為的方式(所謂「個人現代性」),在結構層次而言則是指社會制度、組織、文化以及世界秩序的一種特性。所以從歷史上來說,「現代性」是一種新的全貌(new constellation),包括生活中的重要層面,而以「西方理性」為其核心,其歷史發展和內涵要素本文將會有所論述。本文將「現代性」視為起源於歐洲中古末期,在歐洲近代史上逐步發展,且隨著歐洲勢力的擴張而傳播到全球。所以本文一方面從歐洲近代有關的重大事件追溯現代性的形成及性格,這我稱之為「西方現代性」的階段,主要是在西歐、北美的範圍發展;另方面檢視西方現代性隨著西方殖民主義及帝國主義而傳播的過程,這我稱之為「全球現代性」的階段,此階段一方面代表現代性的進一步發展,另方面則顯示全球性及全球化已發展成為今日之現代性的顯著面向了。這是現代性高度發展的時期。由於全球化的發展,全球已經形成了某種的體系或秩序了。到目前為止,這已經是一個「現代世界」了,此現代世界的形成過程即現代化。全球化也是現代化的一部分。絕大多數的國家或地區都自願地或被迫地整合到此「現代世界秩序」中,此整合到「現代世界」的過程也就是各個地區和國家現代化的過程。所以現代世界基本上乃由西方強權所形塑及主導的秩序。本文用一個漩渦模型來闡明現代性及現代化。「現代性的漩渦」最早發源於歐洲,由於現代性的積累、擴張的特質(和資本主義、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等的性質相對應)以及歐洲人的活動,此漩渦越捲越大,先是波及非洲、美洲,繼而波及印度、東南亞、中國、日本,終於席捲全世界。所以現代性的形成不但關係著近代西方的興起,也形塑了西方和非西方之間的關係,乃至影響了非西方世界的發展和命運。

關鍵字:現代性、現代化、西方理性、全球現代性、漩渦模型、現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