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內容 | 第 74 期 December 2023
作者:陳宇翔(Yu-Hsiang Chen)、廖培珊(Pei-shan Liao) | 首次發表於 2024-05-13
DOI:
摘要 Abstract
作者:顏誌君(Jerry Zhi-Jun Yan)、楊友仁(Daniel You-Ren Yang) | 首次發表於 2024-05-13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2312_(74).0001
摘要 Abstract
本文以臺中市單元二重劃區為案例,探討自辦市地重劃的預售抵費地現象,分析市地重劃之自辦轉向所牽動的土地金融化模式以及地方實作。開發商如何藉由重劃制度與重劃會組織操作抵費地預售?預售抵費地的融資方式、交易特徵、網絡結構為何?如何影響重劃區的土地市場與重劃治理?本文提出「非正式土地金融網絡」概念來加以解釋。為了在自辦重劃過程中加快運用金融槓桿,開發商研發一套預售抵費地的實作模式,藉由抵費地做為投資回饋,創造出吸納個人投資者與法人企業資金的新型態金融資產。預售抵費地的交易係內閉於特定政商網絡當中,由政商聯盟透過自訂私契進行治理,成為臺中都市發展的灰色地帶。在低度規管的狀況下,政商菁英藉由抵費地交易擷取了龐大地租,並衍生出尋租與金融弊端。

關鍵詞:自辦市地重劃、抵費地、土地金融化、非正式性、非正式土地金融網絡
作者:陳虹穎(Hung-Ying Chen) | 首次發表於 2024-05-13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2312_(74).0002
摘要 Abstract
亞洲近年來快速、垂直都市化過程是否涉及都市金融化之進程,至今仍是未定爭論。爭論主因在於:即便高度炒作的土地、建物市場,亦未必有接軌國際金融、發展成衍生性金融商品與市場,例如:不動產證券化、次級房貸。本研究分析都市建築容積的多重經濟化過程,細緻化上述討論。本文以雙北都會區為例,說明臺灣城市上空如何成為住宅開發、社會福利、交通運輸、其他基礎建設計畫……等融資計畫的資源前沿。本研究計畫基於和政府規劃官員、規劃師、估價師、開發業者、仲介與銀行從業人員之深度訪談、焦點團體,佐以規劃公司諮詢文件,檢視臺北都會區的市場導向容積政策工具。分析架構上,本文援引經濟社會學者Koray Çalışkan與Michel Callon理論化「經濟化」,將臺灣空間規劃中的「容積」再概念化為「都市空權」,以強調其做為共有資源之特性。本文介紹臺灣都市治理過程中常見的三種都市空權市場工具──「容積獎勵」、「容積移轉」與「增額容積」個別的市場平臺與競合關係,並勾勒拼裝「都市空權」的政策規劃與市場實作,如何帶動容積經濟化與都市金融化的雙重過程。

關鍵詞:空權、容積、市場工具、高密度化、經濟化
作者:黃舒楣(Shu-Mei Huang)、陳盈棻(Ying-Fen Chen)、張詠然(Wing-Yin Cheung)、洪與成(Yu-Cheng Hung)、梁景鴻(King-Hung Leung) | 首次發表於 2024-05-13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2312_(74).0003
摘要 Abstract
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迎來香港人大移動,港人心酸自嘲「走難」,於移動性協商中兼有個體求存與未來想像。本文擬概念化「撤離的日常化」,探討自此香港居民隨時做好準備移動/撤離的現象,理解「撤離」做為特定型態的移動,帶有三重動機:避險、具有未來性、尋求他方。「撤離」做為個人在政治危機高壓情勢下的短期生存戰略,望住先(邊走邊看);或心向共同體存續,尋求一跨境、分散又延展相連之生存策略。初步發現:撤離前往英國和臺灣的比例偏多;撤離並非短暫動作,而持續在日常中醞釀發酵。「撤離」意識未必在離港後停下。另類的「共識」浮現於移動中的港人覺察──無論此刻在何處,撤離之日常化以不同形式存在,「香港」做為移動出發點,亦似是恆久目的地。

關鍵詞:撤離的日常化、移動性、香港、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