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內容 | 第 47 期 September 2011
作者:鄭力軒(Li-Hsuan CHENG)、王御風(Yu-Fong WANG) | 首次發表於 2020-06-04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1109_(47).0001
摘要 Abstract
本文將市場社會學中對市場秩序的討論帶入發展型國家的討論,提出國家結構/政策-廠商(資本)-市場的分析架構,解決以往無法解釋產業政策與產業發展結果關連的問題,並以臺灣大型造船業的失敗經驗作為負面案例,檢證這個觀點。本研究指出,發展型國家理論儘管強調國家與市場的互動,但焦點集中在國家結構以及國家與資本關係,對市場所面臨的協調問題缺乏足夠的關照,以至於無法分析產業政策的成敗。本文指出能否解決市場的協調問題是產業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而國家結構與產業特性在這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詳細分析中船的歷史,指出中船失敗的主因在於臺灣國家結構與造船業所需的市場秩序並不相容,因此中船雖然在創立初期成功跨過技術門檻,但遲遲無法與臺灣主要航商建立協商機制以克服景氣波動、穩定市場秩序。政府雖然提出國輪國造政策,保守的金融體制以及公私部門間網絡的匱乏導致國輪國造政策失敗,進而導致中船錯失臺灣貨櫃船隊擴張的歷史契機,每逢景氣波動即陷入大幅虧損的困境。這個研究突顯出將市場協調問題整合入產業政策研究的重要性,同時也協助理解臺灣經濟發展軌跡。

關鍵詞:造船業、發展型國家、市場社會學、國輪國造、市場協調問題
作者:吳宗昇(Chung-Shen WU) | 首次發表於 2020-06-04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1109_(47).0002
摘要 Abstract
炒股票是臺灣最普遍的投資活動,但卻少有文獻討論此市場的社會空間和結構。本文認為股市的社會空間由資訊所啟動,投資者透過它瞭解市場、買賣股票或相互溝通,它是一個訊號快速流動並脫離原有社會鑲嵌的空間。另一方面也會依行動者的社會位置差異,將生活世界的實質資源投入此空間。本研究採用深入訪談與螢幕為基礎的訪談,分析散戶、中實戶、大戶、基金經理人、記者與交易員的訊號認識過程。我們認為此市場結構有三項重要特徵,第一,資訊認識是一種存在狀態,當行動者接收訊號時,涉入知識體系的動用過程,就開啟這個訊號構成的空間。第二,此空間的訊號判斷奠基在行動者的市場和產業知識上,運用知識的能力決定行動者所見之市場視野;第三,行動者的資訊取用能力和社會網絡穿透共構一個環狀的層級結構。一旦投資者不再涉足股票時,流動空間也即被關閉,退回原來的實質世界。與傳統經濟社會學相比,本研究提供臺灣金融社會學認識論的新架構,也彌補Knorr Cetina在投資者知識基礎的理論不足之處。

關鍵詞:資訊、股票市場、金融社會學、社會空間、市場結構
作者:石計生(C. S. Stone SHIH) | 首次發表於 2020-06-04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1109_(47).0003
摘要 Abstract
從音樂社會學視角探究臺灣歌謠作為「時代盛行曲」的可能,挑戰目前1950-60年代「台北是上海的影子」、「上海─香港─台北單一流傳路線」的「國語流行曲中心」論述,本文以音樂文本分析、質性訪談、空間製圖分析三方面進行追溯。從音樂文本發現,戰後紀露霞「中歌台唱」跨越時空的上海─台北的連帶,在日治時期甚至更早的清領時期已有所交流:日治時期流行小曲的盛行,更展現臺灣歌謠在發展之初,強烈的「臺灣主體意識」而又「混血」的現象。然而,不可忽略的 是,即使有著與上海密切城市交流的過往,臺灣歌謠在日治時期在「台北三市街」的建立下呈現族群差異的分布─日本文化也與上海文化, 以及歐美文化同時對臺灣歌謠產生影響。至於在深入進行空間的分析之 後,發現台北三市街所蘊含的交錯縱橫的權力運作與文化分布,正是產生以「臺灣歌謠」作為流行歌曲中心的支撐。而臺灣歌謠就是在「台北 三市街」以艋舺、大稻埕和西門町「流行音樂三市街」的活潑作用下, 成為臺灣的「時代盛行曲」。而這「時代盛行曲」的特質背後,就是無所不在的「混血」魅影,本研究更認為,多方面吸納各國的音樂曲目, 且以台語唱出的混血現象,乃「準全球化」下的產物。

關鍵詞:臺灣歌謠、流行小曲、紀露霞、混血歌、上海
作者:廖培珊(Pei-shan LIAO)、江振東(Jeng-tung CHIANG)、林定香(Ting-hsiang LIN)、李隆安(Lung-an LI)、翁宏明(Hung-ming WONG)、左宗 | 首次發表於 2020-06-03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1109_(47).0004
摘要 Abstract
當社會科學研究者依理論或經驗,將調查訪問資料的拒答或不知道等答案歸到既有的回答類別中,以減少資料流失造成的估計偏誤時,這些插補方式的適當性通常缺乏進一步的檢證或統計模型予以支持,因此本研究以葛特曼量表中之「拒答」為例,比較不同的插補方式,包括簡易插補、多重插補以及最鄰近插補法,並考慮不同拒答率的條件下,調查資料品質的改善程度有無差異。本文對大型學術調查資料中,四道態度題目的「拒答」進行插補,將其中符合葛特曼量表的資料視為「黃金標準」,探討各類插補法的正確率表現。
研究結果發現,簡易插補法的正確率可以公式推導而得,且以實證資料為例,各類簡易插補法的正確率皆約三成左右。各種插補法的正確率表現,以最鄰近插補法最佳,其次為多重插補法的模式一。然而若考量效率,當研究者受限於沒有太多的共變項或有預測力較強的輔助變項來進行插補,而且資料符合葛特曼量表之特性時,簡易插補法的表現未 必較複雜的插補法遜色。

關鍵詞:簡易插補、多重插補、最鄰近插補、葛特曼量表、拒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