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內容 | 第 34 期 June 2005
作者:藍佩嘉(Pei-Chia Lan) | 首次發表於 2020-06-30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506_(34).0001
摘要 Abstract
「種族化」指的是將特定社群的生物或文化特性標示、界定爲自然本質的社會過程。本文檢視台灣仲介對於不同國籍的家務移工所賦予的種族化論述,以及仲介如何透過招募機制、訓練過程來強化族差異的建構。經驗資料的收集針對菲律賓與印尼藉家務移工進行比較,探討何以兩者在近年來呈現數量相對消長的情形。本研究發現,仲介業者藉由類型化的刻板印象,建構出階層化的種族他者,並且在移工勞動市場中創造市場利基,以及工作內容、勞動權益上的區隔。仲介業者在向雇主促銷印尼女傭的同時,必須折衷化解移工的「控制形象」上的矛盾,要把不文明、落後的移工形象,轉化爲有紀律、服從、專業的僕人。本文指出,仲介透過在三項具體的組織作爲來製造「理想的女傭」:(1)經由選擇性的招募管道,仲介刻意尋找溫順的、從屬於地方監控網絡的年輕農村女性;(2)經由規訓性的訓練課程,來「文明化」、「現代化」這些鄉下女孩;(3)經由服裝、髮型與個性的管理,來呈現出一種去女性化、符應雇主期待與理像的僕人樣貌。

關鍵字:種族化、他者化、外勞/移工、家務勞工、仲介
作者:謝幸燕(Hsing-Yen Hsieh) | 首次發表於 2020-06-30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506_(34).0002
摘要 Abstract
本文分析台灣醫師處方決策的製度與組織的脈絡,探討藥商與醫院的管理暨採購制度對台灣醫師處方決策構成的限制與誘因。有許多因素會影響醫師的處方決策,本文的分析焦點是兩個藥商有關的脈絡:醫院採購系統與藥商介入藥品採購的方式對處方決策權的影響;藥商按醫療機構的特性對醫師採取差別化的關係建立策略,讓不同機構層級的醫師在進行決策時面對不同的參考架構。在醫療機構管理權上升的趨勢下,醫師間需協商使用藥品的品項,並接受院方的監督。藥商會針對醫療機構規模的差異,對醫師採取不同的關係策略。在大型醫院中,藥商通常會藉提供資訊、研究經費、無酬勞動力等方式影響醫師的處方用藥。在較小的醫院與診所中,交易主要是透過市場進行,藥商藉財務誘因影響醫師的處方決定。總結來說,台灣醫師的處方決策不必然以專業知識做為參考基準。台灣的醫療體系和醫管制度容許甚至無鼓勵藥商在各級醫院中使用非專業的手法;藥商得提供醫師許多滿足自利動機的選擇。政府推行各項政策以提高醫師專業知識、提升醫療品質的同時,與應留意這些政策在執行上是否過度依賴量化指標,反而擴大了藥商促銷活動的影響範圍,讓醫師面臨更多非專業誘因,對醫師的處方品質産生負面的影響。

關鍵字:處方決策、代理理論、專業規範、製藥業、組織規模
作者:蕭英玲(Ying-Ling Hsiao) | 首次發表於 2020-06-30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506_(34).0003
摘要 Abstract
本研究運用性別角色論、時間可利用論、及相對資源論三種觀點來解釋家務分工的現象,並進一步探討性別展現或偏差中和的機制是否影響個人經濟依賴程度與參與家務的關係。資料來源是採自全國性調查之隨機樣本,有效樣本數爲1,874人,包括已婚男性977人,已婚女性897人。研究結果顯示:(1)當控制個人及家戶特質變項後,三個論點所增加的解釋力皆達顯著水準,其中以相對資源論對已婚男性及女性參與家務比例的相對重要性最高,其次爲性別角色論,時間可利用論只對已婚女性參與家務的比例具有解釋力;(2)已婚男女性的經濟依賴程度與其參與家務的比例呈線性相關,而非曲線相關。亦即,台灣已婚者大致上依循交換原則的行爲模式:擁有經濟資源者,在家務分工上較有協商的權力;經濟依賴程度較高者,較容易以勞力來換取維持生存所需之資源。因此,經濟依賴程度與台灣家務分工之間的關係並未呈現性別展現或是偏差中和的現象。

關鍵字:家務分工、經濟依賴、性別
作者:林季平(Ji-Ping Lin) | 首次發表於 2020-06-30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506_(34).0004
摘要 Abstract
本文主要目的在根據既有文獻回顧二十年來台灣的人口遷徙及勞工流動相關的社會及經濟問題,重點涵蓋四大議題:(1)遷徙衍生的區域及都市發展問題、(2)內部遷徙及邊際勞工流動問題、(3)跨國遷徙問題、及(4)「門戶開放」後的衝突和矛盾問題。首先,由於1980年代末台灣勞工流動發生重要的「逆轉」情形,人力由傳統南北分流變爲至北部的淨移轉,致使台灣的區域及都市産生進一步極化發展的問題,因此區域人力資本的質與量不平衡的問題比以前更加嚴重。有關內部遷徙的問題,政策應設法促進市場資訊開放及流通,以減少不必要的重複遷徙;台灣的失業勞工流動在促進失業者再就業的效果似已出現失靈的情形,該現象令人憂心;如何防止被迫離職者潛在問題在未來進一步惡化,有賴主動積極的勞動政策;而原住民勞工流動在提升原住民個人或家庭社經地位效果似乎不大,亦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在跨國遷徙的問題部分,對台灣內部影響最爲深遠者爲合法及非法外藉勞工問題;最後,門戶洞開後的衝突和矛盾問題主要源自外藉勞工對本國勞工就業已産生部分取代效果,且外藉勞工對低技術本國勞工的就業取代效果有部分反映在低技術本國勞工的內部遷徙裡面,外藉勞工對本國勞工流動雖沒有全面的排擠作用,卻有全面的阻礙作用。

關鍵字:人口遷徙、勞工流動、內部遷徙、跨國遷徙、區域及都市發展 
作者:蔡明璋(Ming-Chang Tsai) | 首次發表於 2020-06-30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506_(34).0005
摘要 Abstract
台灣在1980年代中期之後發展的高科技産業,成爲當前帶動成長的新經濟。本文回顧並檢討台灣新經濟的研究,特別是製度取向的研究所累積的研究文獻。制度分析的研究者指出,台灣新經濟的重要成長機制是組織的規模化、企業之間綿密的學習網絡、生産組織與研究單位形成的特殊地方知識體系,以及國家産業政策的支持。本文利用新經濟的理想型做爲對照台灣個案的概念工具,比較歐美工業化國家的新經濟,指出台灣的新經濟並未能掌控突破性的基本科學知識,創投資本所扮演的與業角色與較有限。新經濟是台灣的資本主義生産模式演化的新階段,它重視利潤的累積,但是在社會分配效果的影響頗爲有限,政府對於新經濟産業的分配效果應加以檢討。

關鍵字:産業、科技、社會制度、發展政策、台灣
作者:陳宇翔(Yu-Hsiang Chen)、許淑翔(Shu-Hsiang Hsu)、趙羽涵(Yu-Han Chao) | 首次發表於 2020-06-30
DOI:https://dx.doi.org/10.6786/TJS.200506_(34).0008
摘要 Abstract